丝绸之路-艺术的辉煌-木卡姆活在维吾尔民间 |
发布时间:2011年5月4日23:28 |
|
|
见到周吉时,他刚沿天山北麓一路采风归来,黝黑的脸庞上布满"风尘仆仆"的痕迹。"每次下乡都有新的收获。以前一直以为木卡姆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,这次从哈密、巴里坤、木垒、奇台、吉木萨尔、昌吉一路走下来,发现奇台也有木卡姆,群众自发组织的,几个艺人唱得很不错。"周吉的眉宇里都透着兴奋。 47年前,周吉从花红柳绿、草长莺飞的江南来到大漠边城,进了新疆话剧团。学维吾尔语,学弹热瓦甫,结识了很多维族艺人,他说自己"被维族音乐勾走了魂"。1987年,周吉承担了两个研究课题:一是记谱十二木卡姆;一是编写《中国民歌选--新疆卷》。用了两年时间,周吉系统地"嚼"了一遍木卡姆,"耳朵听得发炎,也更深地体味了木卡姆的魅力。""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"申遗成功,从头至尾参与申报工作的周吉却认为,"不是大功告成,而是给自己搁了一副更重的担子。"周吉坦言,木卡姆申遗成功后,新疆各地保护传承的热情空前高涨,但是,要让木卡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,还需要切实认真地进行研究。既有民间性又具宫廷性的十二木卡姆,是维吾尔木卡姆的核心,如今,全疆没有一个人能唱下来。为什么?一个曲子十几分钟,几百首乐曲要背下来,不是件容易的事;再有,十二木卡姆唱的是察合台语,很多人听不懂。曾有某地方领导提出,把木卡姆翻译成汉语演唱。对此,周吉认为,"这只是善良的愿望。语言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,而木卡姆的本身是维吾尔文化。"维吾尔木卡姆比较复杂,有十二木卡姆,有喀什版、和田版、阿克苏版、伊犁版,还有哈密木卡姆、刀郎木卡姆等。"传承木卡姆,要有多元化的思维,而不是统一归一,才能让原生态的木卡姆活在维吾尔民间。"周吉这样认为。然而,更令周吉忧心的是:目前,从事木卡姆艺术研究的,是清一色汉族学生。新疆艺术学院培养了一批人,比较拔尖的,也只能唱三五部。保护传承木卡姆,需要一批既热爱木卡姆又是行家里手的有志者。 |
|
|
|
|